首页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组织机构
登记证书
协会章程
会员名录
联系我们
协会动态
公告通知
协会要闻
专题报道
协会活动
开展活动
智库
专业委员会
线上博览会
政策资讯
行业政策
行业聚焦
会员服务
会员风采
会员权益
建言献策
加入协会
党的建设
搜索
行业政策
行业聚焦
返回列表
上一篇
2025-03-10
“好客山东·齐鲁1号”来了!山东代表团开放日首次发布
下一篇
2025-03-12
济宁“小珞”亮相 能拆快递会煮面
激活“一业兴百业旺”乘数效应
时间:2025-03-11 18:10 浏览:54
分享: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行业从业者紧扣时代脉搏,以创新实践回应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的深层需求。从淄博烧烤点燃城市烟火气的流量密码,到“尔滨”冰雪凭真诚服务实现“冷资源”变“热经济”的华丽转身;从贵州“村超”以乡土赛事重构文旅融合新范式,到安徽歙县非遗鱼灯借数字化传播焕发生机……这些现象正是文旅产业扩容强链、提质增效的生动注脚。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做好“文旅+百业”
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旅产业以其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及综合带动性强,展现出“一业兴百业旺”的独特魅力。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如何进一步扩展文旅产业发展空间,做好“文旅+百业”的深度融合文章,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如今,
非遗与旅游的融合愈发深入,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创始人杨钰尼认为,非遗为旅游目的地赋予了独特的文化标识,让旅游目的地变得鲜活而富有灵魂。“以哈尼梯田文化为例,游客在欣赏梯田美景时还可以参与到传统的农耕仪式中,切身感受哈尼族独特的民俗风情,这些非遗元素极大丰富了旅游体验,让游客对当地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感悟。”杨钰尼说。
从小成长在古老梯田边的杨钰尼深切感受到,旅游正在为非遗传承传播提供广阔新天地。“在这里,100多位不同职业、不同民族的青年聚在一起,组成云南民族街舞团,通过参加各类文旅活动演出,既让红河乐作舞、彝族海菜腔、傈僳族阿尺木刮等非遗项目被更多人知晓,还激发了游客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推动了非遗传承。”
低空经济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其与文旅产业的融合正当其时。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认为,传统文旅模式难以充分挖掘城市魅力,随着低空经济的介入,为文旅产业注入了全新活力。
朱鼎健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建议深圳与香港联手打造“空中看深港,一半青山一半湾”的特色文旅线路,为游客提供全新的空中视角,提升大湾区在国际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深圳和香港发展低空旅游优势明显,两地都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标志性的城市地标,山、海、岛屿、城市建筑等应用场景丰富。打造串联两地标志性景点的特色低空旅游线路,能充分体现两地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城市魅力。这一合作模式成熟后,再逐渐推动大湾区其他城市参与进来。同时推动大湾区低空经济与国际接轨,吸引全球资源参与,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朱鼎健说。
抖音“非遗贺新春”活动现场
增强产业链活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
2024年,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火爆凸显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广阔空间。从国家统计局到各地近年来发布的系列营收数据看,
数字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驱动下的新型文化业态,正持续形成文旅产业新的增长点,
尤其是动漫、游戏、演艺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新技术的需求巨大,推动文旅产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关键窗口期。
“新技术对文旅产业的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创作端和接收端。在创作端,AI等高科技手段能够为文旅产品的创意过程提供强大支持,助力创作者实现更加丰富多元的内容表达;在接收端,新技术为观众带来了全新体验,极大提升了文旅产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观察到,近年来
直播成为文旅宣传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带动天水麻辣烫、哈尔滨冰雪等特色文旅项目消费,直播短视频成为中小商家获客的新阵地。借助抖音生活服务等平台,地方文旅实现了从线上曝光、引流到线下消费、复购的转化,提升了实体经营的收入。
今年春节,安徽歙县瞻淇村的鱼灯穿梭于徽派古建筑之间,这一场景被抖音网友记录并传播后迅速引爆网络,相关话题传播量超过6.6亿。在平台的推广助力下,当地文旅市场活力得到充分释放。长期致力于非遗传承的杨钰尼分析认为,要提升非遗的传播效果和旅游体验,需要从多方面发力,其中创新非遗展示形式尤为重要。“借助数字化技术,如短视频和直播等,能够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人便捷地领略非遗的独特魅力。”她说。
张颐武强调,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应
加速传统文化业态的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广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和大空间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应用
。通过这些技术,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实现文化内容的数字化与产业化。
与此同时,张颐武也提醒从业者,随着文旅新赛道的蓬勃生长,一些新问题也需要注意。“一方面,应防止技术应用与内容脱节,生硬展示技术而忽视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从业者应借助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利用科技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开发沉浸式文旅产品。”张颐武说,“在此过程中,企业要注重盘活传统文化资源,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此外,还应积极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推动文化创意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舞剧《孔雀》剧照
增加优质产品供给,提升文旅项目建设质量
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
增加优质产品供给与提升文旅项目建设质量成为关键着力点。
文旅领域代表、委员认为,文旅产业不仅要注重“硬项目”的建设,更要加力“软项目”的培育,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认为,当前,文旅消费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对文旅产品的内容和服务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2025年开年,文旅消费热潮不仅出现在传统旅游目的地中,还显著体现在电影和演出市场上,譬如爆款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出现以及话剧《德龄与慈禧》、舞剧《孔雀》等演出的一票难求。
“从业者需要深刻洞察消费市场,通过灵活的产品设计与跨界合作,推出具有创新性、体验感强的文旅产品。
”安庭说,“政策层面的创新释放了制度性红利,为个性化文旅产品的创作、研发提供了广阔空间,从业者应抓住这一机遇,不断探索,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全国人大代表、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爽看来,优质的产品供给离不开新质生产力在文旅领域的深度探索。位于古都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园致力于打造“文化+科技+游乐”的文旅项目,景区开发的5D球幕影院、VR漂流等高科技体验项目,让游客真切感受科技的魅力;全新创编的《爱雅宋》沉浸式演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为游客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王爽认为,各地独特的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是高质量文旅项目建设的基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还要聚焦定位的准确性、建设的高标准、市场营销与品牌推广的有效性、服务质量与游客体验性、国际化与品牌化水平的提升几项要素。
“
文旅产业的长远发展要从挖掘文化内涵、优化产品供给、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以及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协同发力
。高质量的文旅项目,尤其是融合本土文化特色的项目,前期需要大量资金、资源投入,回报周期长,秉持长期主义理念至关重要。”安庭提出,对文旅项目的支持应聚焦于为其营造文化传承、产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同时,政府要强化监管、完善行业规范与自律机制,以规范市场秩序,让有潜力的项目脱颖而出,获得充足发展空间。
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
加大人才培养,推进文旅学科建设
人才是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当下,文旅领域对人才的渴求愈发强烈,尤其在内容创作、项目策划、创意设计等关键领域,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相对匮乏的问题还比较明显。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院长马珺直言,当前
文旅行业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人才培养的供需失衡与学科滞后性
。“一方面,传统教育体系缺乏对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国际文化传播、沉浸式体验设计等新兴领域的人才培养,导致很多毕业生实操能力不足;另一方面,行业快速迭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激增,跨学科融合不足,难以满足多元岗位需求,产品同质化、服务品质参差、创新驱动力不足等现象加重。”
马珺从高校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了学科建设的优化方向。在跨学科融合方面,可以
构建“文化+旅游+科技+管理”的交叉学科体系,增设文化遗产数字化、文旅IP运营、沉浸式场景设计等课程,强化学生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在实践方面,可以推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引入行业导师制,通过项目制教学让学生参与文旅项目的开发,例如景区智慧化改造、非遗活态传承等。在动态调整机制建设方面,可建立学科与行业协会、头部企业的定期沟通机制,根据产业趋势快速更新课程内容,避免教材与行业脱节。
“展望未来,
文旅人才培养需锚定‘复合型+科技型+国际化’的目标,构建‘技术赋能+场景应用’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将提升科技素养、拓展国际化视野、建立终身学习机制作为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向,通过
动态更新课程、深化产教融合、培养跨界思维,让文旅人才紧跟产业变革
。”马珺说。
王爽认为,提升文旅产业人才适配度,离不开多方协同发力。“在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加强人才培养与文旅企业的合作至关重要。通过深入企业一线,精准把握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和期望,借助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多元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着重提升人才的实践与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在文旅融合领域大胆探索、创新求变,适应新岗位的新要求,助力产业迈向新高度。”王爽说。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上一篇:
“好客山东·齐鲁1号”来了!山东代表团开放日首次发布
下一篇:
济宁“小珞”亮相 能拆快递会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