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组织机构
登记证书
协会章程
会员名录
联系我们
协会动态
公告通知
协会要闻
专题报道
协会活动
开展活动
智库
专业委员会
线上博览会
政策资讯
行业政策
行业聚焦
会员服务
会员风采
会员权益
建言献策
加入协会
党的建设
搜索
行业政策
行业聚焦
返回列表
上一篇
2025-04-08
高书生:探寻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实践路径
下一篇
2025-04-09
“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即将启程!
与流量邂逅,新的文化传习范式应“短”而生?
时间:2025-04-08 18:04 浏览:29
分享:
“不学数学很多年,没想到能在直播间听专业课!”这是一条发布于山东大学数学公开课视频下的高赞评论,揭示了短视频时代知识传播的变革。日前,山东大学数学学院将《线性代数》《微积分》等A+级课程搬上抖音平台,累计播放量达135万。看似寻常的“名校课程上网”操作,却让精品教育资源在算法主导的流量世界大放异彩。
流量与文化的美妙邂逅
带领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学历的网友“刷视频学高数”,这听上去的确有些“魔幻”,甚至“抽象”,但在不久前的国际数学日当天,借助网络“东风”实现了。
“教授,特征值分解到底有什么用?”这条弹幕从《线性代数》公开课的抖音直播间飘过。这个传统课堂上鲜少出现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大众交流的热情,还引发直播间及后续2.3万条讨论,这种邂逅堪称美妙。
在流量世界里,能促成这样的邂逅,课程本身的质量必须过硬。
此次山东大学在抖音发布的3门数学专业公开课,均为国家一流课程,《线性代数》,由山东大学数学学院教授秦静授课;《高等数学——微积分1》《高等数学——微积分2》,授课教师为该院教授蒋晓芸。
“我们的初衷是希望打破教育资源的时空限制,将优质课程知识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山东大学数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艳强表示,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高等学校有责任将传播数学知识、传承数学文化作为使命担当。这两门课程是大学数学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几乎所有理工科专业以及部分文科专业的必修课,受众比较广泛。
“短视频发布时,抖音平台协助我们在内容上作了进一步的筛选和精简,将课程剪辑成6个短片,分别突出重点、知识点和关键解题思路,视频授课内容简洁明了,既增强了趣味性和吸引力,又让感兴趣的大学生和社会群体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数学文化。6集公开课视频,单条最高播放量超40万。分析播放数据,我们发现观看用户涵盖各个年龄段,其中,18-25岁的学生群体占比达64%,公开课视频的播放足迹遍布全国,不仅在山东省内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也拥有大量观众,这说明公开课已经跨越地域限制,实现了优质文化内容的广泛传播。”张艳强说。
“短视频是药引子”
流量与知识的邂逅,也是算法机制与知识传播的深度耦合。抖音相关负责人介绍,推荐算法把高校公开课推荐给可能感兴趣的群体,如大学生、备考学生、职场转型者,实现内容和人的精准连接,让知识在更广大人群中流动开来。一位用户就在弹幕中写道:“蒋晓芸老师讲泰勒公式那段,我反复拖进度条看了8遍。”如此看来,有了短视频这个平台,知识传播不再遵循“教师中心”的固有路径,而是在用户主动检索、算法精准分发、社群二次创作中,形成了去中心化的传播网络。
“短视频是药引子,系统学习才是正餐。”记者查阅相关类别视频发现,不少课程还特意呈现思维导图,当用户在某帧画面停留时长较久,系统会自动弹出知识卡片提示思考逻辑。这种“碎片化输入+结构化引导”的模式,尽可能在促成观看者养成连续学习习惯。“短视频平台正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传习范式——它不替代系统教育,但能激活潜在学习群体。”文化学者范德明表示。
这样的模式,在短视频平台正推广开来。在学术科普领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抖音发布十余节超长系列公开课,涵盖《粒子宇宙学》《天文学导论》《电磁学》等课程,各课程团队将抽象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内容,成为教育领域热门话题;拥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博主“中气爱”结合实时天气情况,分析气候概念、机理,还会对重大气候事件进行深入解读和持续跟踪报道,讲解形式丰富,深入浅出;多位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从纸张选择、工具使用讲起,逐步演示复杂剪纸图案的创作过程,细致讲解每个步骤背后的文化寓意……这些公开课在短视频平台上掀起知识学习热潮,切实推动知识的广泛传播与文化的多元发展,成为大众提升自我、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
“短视频平台的便捷性、交互性让知识传播更加高效。观众不仅能实时观看课程,还能通过评论、弹幕与讲师互动,这种双向交流极大提升了学习体验。从文化现象的角度来看,也推动了全民学习热潮的兴起,实现了知识的普惠。同时,它也为专家学者、文化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平台,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与传承。”资深自媒体人应诚表示。
专业性和大众化:如何平衡?
“我们调研发现,长期以来用户喜爱的优质内容都具备以下特征:在内容深度上,让用户感到有价值、有收获;在情绪价值上,让用户体会到感染力、有共鸣;在表达方式上,出现新风格,为用户带来惊喜感。所以我们提出:要打造多元优质的内容生态。以此为重点,推出子品牌‘抖音精选’,对优质内容提供额外的流量、现金等多重扶持。”抖音副总裁陈都烨说,2024年以来,抖音深度内容作品中,历史、社科类别增速最快,涌现了多个出圈的中长视频,均收获较高的收藏率,如一个视频解读一部名著、科普学科理论或前沿技术、深度解读经济现象等。“这也代表了平台上最先进的内容创作方向。”
优质知识向作品也获得了平台更多重权益,如额外的流量扶持、现金激励等等,播放时长和用户长期主动动作的权重也会相应增加。如一期张朝阳科普量子力学的深度视频,时长达1709分钟,获得了大量的收藏及较长的播放时长。抖音搜索内容生态负责人刘扬表示,抖音将搜索与推荐联动,让“围绕着用户真实兴趣点而创作”的优质作品能够得到更多的分发。
当然,短视频平台上,知识传播领域的创作、传播,还需要继续深入探讨更多课题。目前,仍有部分高校直播课程只是将线下课堂原封不动地搬到线上,缺乏对线上教学特点的考量。知识类长视频同样面临类似问题,形式单一,变量不多,缺少互动环节与生动案例,难以吸引观众持续观看。如何根据线上学习特点,设计富有趣味性、互动性且逻辑清晰的课程内容,是内容创作者与文化传播者需要持续改善的方面。“可以发挥巧思,运用多媒体元素,如动画、虚拟现实技术等,让知识呈现更直观;设置巧妙的问题引导、在线讨论环节,提升观众参与度。”应诚说。
更重要的议题是:如何进一步平衡大众化与专业性。“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相对碎片,但提供了合集、章节等功能,便于发布系统性内容,因此需要学校后续在宣传课程的设计上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精心策划,找到突出的重点和知识点,用提纲挈领的方式帮助观看公开课的网友逐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将碎片化知识整合起来,提升学术理解的深度。”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林竹表示。
当晦涩的数学定理被拆解成可互动的短视频,当非遗技艺通过分镜演示跨越代际鸿沟,知识传播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演变为全民共同参与的文化实践。这种文化传播范式以低门槛、高共鸣的方式激活了社会整体对知识的敬畏与探索欲——或许这才是技术时代,对“有教无类”的智慧探索、重新定义。
来源:大众新闻
上一篇:
高书生:探寻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实践路径
下一篇:
“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即将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