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昼夜接力,追星夜攀,解锁蒙山时空!龟蒙“星空夜爬”破解山岳旅游时空困局
当最后一缕晚霞隐没群峰,沂蒙山龟蒙景区的登山步道已缀满碎星般的荧光。手持发光手环的游客们,循着荧荧闪烁的导引带蜿蜒而上,向着海拔1156米的龟蒙顶稳步进发——一场名为“追星逐日”的奇幻夜旅就此启幕。这正是今夏在社交平台掀起热潮的龟蒙夜爬项目,最鲜活的实景写照。

昼夜双场景:激活12小时深度体验链
景区创造性打造 “山下狂欢-山中探秘-山顶朝圣”全时体验闭环,让12小时的旅程充满层次与惊喜。

山麓狂欢:从等待到沉浸
17时,记者来到山脚下的“栗子自然营地”,这里已化身夜间狂欢的枢纽。每周五、六18:00-21:30,DJ音乐节的节奏震动着空气,荧光水战的欢笑声此起彼伏,美食市集的烟火气扑面而来。来自江苏的游客小李告诉记者:“没想到登山前还能这么玩,不再有‘干等天黑’的无聊。”景区数据显示,这类沉浸式活动让游客停留时间延长至2.8小时。

夜攀探秘:荧光与星光的交响
21时30分,夜爬正式开始。记者跟随队伍前行,胜境坊的“流萤星河”成为第一处惊喜——荧光山谷点亮龟蒙星空,点点灯光,与星光交辉成生态艺术装置,前行步道入夜化作流光溢彩的梦幻长廊。整个行程欢声笑语,惊喜不断。行至九龙潭,原生态山歌对唱,游客们自发加入,歌声在山谷中回荡,余音袅袅。

巅峰朝圣:从暗夜到黎明:
龟蒙顶日出观景平台贴心设置防寒装备租赁点(提供迷彩大衣、帐篷等),将登顶等待转化为“集体朝圣仪式”,在晨光破晓中完成“暗夜至黎明”的终极情感升华。
“这彻底改变了‘白天登山、傍晚下山’的传统模式,”景区负责人介绍,“游客从傍晚狂欢到迎接朝阳,在清凉夜色中解锁12小时深度体验,收获截然不同的旅程记忆。”
这场昼夜接力之旅全新体验的背后,是景区长期的精心筹备和全方位升级,从场景营造到服务优化,龟蒙景区以创新思维破解传统山岳旅游的时空困局,为游客打造了一场安全、沉浸、难忘的夜攀体验。

三大创新突破:破解行业十年痛点
时空资源再生
景区将运营时段延伸至14小时(17:00-次日7:00),既巧妙规避夏季日间高温炙烤,又让夜间登山始终沐浴在22℃的凉爽中。数据显示,夜爬游客平均停留时间长达7.8小时,较日间模式提升144%,夜爬项目推出后,游客增长率提高27%以上。
多重安全护航
全景区构筑立体防护网:每2公里设置“红马甲”志愿服务岗提供应急医疗支持,步游道沿线增设一键求救装置,联合消防部门建立10分钟应急救援响应机制,并为游客统一购置景区意外险,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
场景资源重组
栗子营地聚焦高承载量消费场景,高效承担人群集散与商业转化功能;登山带以荧光装置、声光技术改造7.8公里线性空间,既提升夜间通行安全性,又注入沉浸式趣味;峰顶区开发星空露营、日出守望等时间限定场景,打造不可复制的沂蒙巅峰体验。

龟蒙夜爬不仅是时间的延长,更是山岳旅游从“观光”到“体验”的质变。从生态保护到安全护航,从文化融合到服务升级,景区的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创新与诚意,这份诚意也同样打动了消费者,据景区运营23天数据显示:累计接待游客6.5万人次,18-35岁群体占比达82%,夏季夜爬填补传统淡季缺口,景区资源利用率提升40%;“登蒙山.天地宽”、“#夜爬蒙山”等话题全网播放量突破1.2亿次,成为现象级文旅IP;联动周边民宿酒店形成“住宿-集结-补给”服务闭环,带动过夜率提升35%,周边民宿入住率超80%,过夜游客人均消费提升至约156元。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正是对景区创新实践的最好肯定。

“这不仅是景区营业时间的延长,更是通过蒙山昼夜场景的无缝接力,将蒙山从传统观光目的地升级为沉浸式自然剧场。我们不做昙花一现的网红项目,要打造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山岳旅游新模式。”在与景区负责人徐永宏的深入交流中,记者感受到的不仅是创新勇气,更有对游客体验的极致追求。

此刻的龟蒙顶,最后一批夜爬者裹着迷彩大衣静候日出。当第一缕金光刺破云海,漫山欢呼声与晨光共舞——这座千年名山,正以昼夜接力的崭新姿态,书写中国山岳旅游的全新范式。